萬和:鏈接全球創新資源 助推產品革新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都會考慮海外擴張。但擴張策略需要與企業自身的戰略與實力相匹配。萬和會考慮跨國并購,但一定是圍繞我們核心產品的上下游,而不會跨界。”近日,在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廣東萬和新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和”)總裁盧宇聰提到了企業的并購規律以及萬和的創新擴張計劃。
讓產品進入國內外各地市場是萬和的目標。繼2015年與意大利尤尼卡集團合作外,萬和還與世界500強之一的德國博世集團在2016年簽訂了合作協議。今年5月,萬和與德國博世成立的合資公司正式運營。最近,萬和第一家海外專營店在阿塞拜疆商業中心區開始營業,這意味著,萬和邁出了海外自主品牌運營的第一步,進一步打通面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的通道。
從打破海外技術壁壘,到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助推產品革新,萬和在消費市場的不斷升級中始終堅守產品核心競爭力,走在市場最前沿。
“未來廚衛產品將走向高顏值、智能化、個性化,市場需求更加高端。這需要企業從產品和生產線上做出更多改變,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盧宇聰說。
應對消費升級
聚焦核心產品競爭力
“萬和所處的行業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很快,需要企業及時適應、調整策略,才能走得更遠。”在盧宇聰心中,用最契合消費市場時代特征的戰略統領企業生產運營,一直是萬和遵循的基本理念。
“上世紀90年代處于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態,市場需求大爆發。那段時間也是萬和高速發展期和戰略擴張期。”盧宇聰介紹,萬和將生產的產品不斷增加至小家電等品類。
然而,隨著消費市場的升級,消費者對產品品質要求逐漸提升。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不少仍以量取勝的企業遭淘汰。彼時,經歷了一段發展停滯期的萬和決定調整戰略,削減一些產品業務,只保留廚房家電和燃氣具相關業務,將競爭力聚焦在最有優勢、最核心的產品上,以打造最優質的產品。
“隨著消費者受教育程度的持續提高,尤其是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興起,信息化進一步改變消費觀念與水平,人們對產品的需求從最基本的‘好用’轉變為追求品位及心理的‘享受感’。”盧宇聰說。
而一向注重產品競爭力的萬和也開啟了一場產品技術革命。
早在1992年萬和通過對海外產品進行反向研究,自主攻克了水控環節這一當時最難的技術壁壘,發明了中國第一臺超薄型水控式全自動燃氣熱水器。
1994年成功研制第一臺微電腦控制強排熱水器、1999年第一臺平衡式熱水器、2001年第一臺冷凝式熱水器、2008年第一套能源集成熱水系統……至今,萬和在廚衛電器領域擁有33項國內領先技術,獲得授權專利1200多項,持續引領行業的技術升級換代。
有了這些積累,近兩年,萬和更是推出云智能燃氣熱水器、電熱水器產品,四季感應、智能識別用水環境、零冷水等管家級熱水器等智能化產品,加入智能化監測等功能,升級產品的應用和安全性能。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萬和將繼續圍繞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產品、技術乃至營銷方式上進行創新與變革,主打產品的智能牌和安全環保牌,開發烹飪導航等技術,為用戶輸出一個安全健康的用水環境,也推動企業向制造業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盧宇聰說。
智慧工廠
推動生產效率飛躍
“佛山的企業家務實、勤勞,并且一直在學習,這幫助佛山企業歷經時代考驗,緊跟市場變化。未來市場變化速度會更快,這也需要企業花更大的力氣去適應市場。”盧宇聰表示。
盧宇聰介紹,為了走在市場前沿,萬和不僅開啟了產品升級,更是對整個生產流程進行改造,并與新科技巨頭合作,成為佛山傳統制造企業“智變”的代表之一。
走進萬和位于容桂高黎的生產車間,生產線上數臺單臂機械手、光學識別送料機和高精密沖床有條不紊地運轉著,取代了工人的忙碌。這些智能化設備每年可幫萬和節約數十萬元的人工成本。
2015年,萬和作為廣東省首批企業通過了國家工信部兩化融合評審。去年,萬和發布了數字化工廠的新戰略,通過與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合作,雙方將分“三步走”,共同打造數字化工廠的制造執行系統項目(MES)。這一模式成熟后,將推廣至萬和在中山、合肥等地的5個工廠,實現從“傳統工廠”向“智慧工廠”的轉型。
今年6月,萬和與ABB機器人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智能制造、機器人生產等方面深度合作,進一步為萬和智慧工廠的建設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
“互聯網時代,產品和生產線需要同時進行智能化布局,以提升產品性價比和生產效率,推動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競爭力飛躍。這些一直都是萬和的重要戰略思考部分。”盧宇聰告訴記者。
據介紹,今年2月,萬和投入使用的燃氣熱水器的底殼生產線,配備10臺6軸機器人,實現原材料沖壓、碰焊、空中物料運輸自動化生產,效率提升了50%。
中電工廠ERP系統是一套集物流、制造、財務、人力資源、內部辦公于一體的企業全面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建立健全的網絡化經營、管理體系,加快內部信息的反應速度,以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幫助企業加強內部控制、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軟件詳情:http://m.jiahenanning.cn/m/ceerp.aspx
跨國并購
打造自有品牌擁抱國際市場
今年5月,萬和與德國博世熱力技術事業部宣布,雙方的合資公司廣東萬博電氣有限公司在佛山市高明區正式運營,雙方各持股50%,并將全面開放共享雙方的技術專利。
這家有著一半“德國血統”的合資公司,是萬和擁抱國際市場邁出的一大步,它將成為萬和與博世在電熱水器和空氣能熱水器兩個領域開展協作生產、共同研發的平臺。
談及此次備受矚目的“牽手”,盧宇聰認為,通過與博世的技術共享,可以實現雙方“共贏”。
“博世看重的是萬和對成本控制的能力,而萬和又能在學習博世先進技術的同時,借鑒德國企業的管理模式,在保證效率的前提下規避風險。”盧宇聰提到,合作不僅帶來了技術的顯性紅利,更引入了管理模式、規章制度等能夠幫助企業長遠發展的隱性利好。
事實上,從2000年開始,萬和就開始了海外市場的探索。
“當時的合作模式是與海外的客戶一起合作研發對方的產品,我們進行加工生產。”盧宇聰回憶,彼時雖然萬和生產的產品遠銷歐美、非洲等地,但仍以客戶的品牌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中,品牌國際知名度有限。
此后,萬和便開始著手推動品牌國際化進程。“畢竟,探索自主品牌是企業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盧宇聰說。
今年11月,萬和第一家海外專營店在阿塞拜疆開業,店中售賣的均為萬和自主品牌產品。
隨著創新資源的積累和市場的擴大,萬和自身發展進入了新的高度。盧宇聰表示,未來萬和會考慮通過海外并購的方式壯大企業規模,“但前提是以做好自有品牌作為鋪墊,再循序推進并購事宜。”
盧宇聰認為,企業的并購是否成功,取決于并購與自身的戰略匹配性有多高。在考慮規模擴張前,萬和會深耕廚房電器與熱水器兩個領域,專注于產品本身及上下游產品的開發,保持企業穩健的發展態勢。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 吳欣寧